北京街头现“网约自行车” 继网约出租车、私家车、大巴、“摩的”后,这两天眼尖的市民又在中关村发现了“网约自行车”。这种网约自行车不用办卡,用手机就可以完成借车、还车、缴费等过程,骑行半小时收费1元钱,但目前仅限在五环内骑行。同时,“网约自行车”不设置固定的还车地点,只要在公共区域就能还车,有望解决公共自行车需要将车还到还车点的“麻烦”。 此外,“网约自行车”的出现也引发了专家关注:如果投放量形成一定的规模,且规范化经营,“网约自行车”有望成为公共自行车的有益补充。 现象 北京多条街道现“网约自行车” 近日,本报报道了安贞门地铁附近,摩托车、“三蹦子”都用上了网约软件,不但可以拉活儿还可以拉人。这两天又有眼尖的网友发现,中关村、鼓楼、三元桥等地相继出现了“网约自行车”。据了解,这些自行车来自某单车公司,车辆呈红白两个色系,与北京公共自行车相似,但外观上更加时尚。 北京青年报记者体验发现,下载APP后,只要实名登记注册就可以成为用户,无需办卡。使用手机扫自行车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实现预约、借车、还车等手续。北青报记者发现,首次使用“网约自行车”需要交纳299元押金,此后按照使用时长计费,每使用半小时,收费1元钱。用户使用后,只需将车锁上,APP就会结束扣费。 目前,市民在鼓楼、中关村等区域已经可以使用这种单车。 特点 “网约自行车”无需定点还车 该单车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该公司研发的单车已经在上海投入使用,车辆已达到1万辆,北京是该公司第二个进入的市场。与北京已有的公共自行车相比,该公司“网约自行车”的运营模式可以解决用户办卡、去指定地点还车的麻烦。 来自交通委运输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6月,首批2000辆公共自行车在东城、朝阳两区投入试运营。经过3年多的发展,到2015年底已建成1730个网点、5万辆规模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遍及东城、西城、朝阳、丰台、石景山、通州等区域。 目前,顺义、房山、密云以及城区全部使用一卡通卡,城六区可以实现通借通还。市政交通一卡通公司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使用一卡通卡的自行车数量达到3万辆,预计未来将实现5万辆的规模。 但市民骑完公共自行车,归还车辆的时候需要查找指定还车点,将车辆还到指定位置。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市民还车难的问题,各区运营商都在逐步增加还车点和车辆。但办卡麻烦和需要找固定点位还车仍将一些人挡在门外。除了城六区共同使用一卡通卡可以实现通借通还外,通州等区域因为单独运营,无法和市区实现通借通还。就这一点而言,“网约自行车”有望从模式上解决这个难题。 疑问 价格和数量不占优 “网约自行车”能否被接受? 针对“网约自行车”的问题,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副院长陈艳艳表示,这是针对绿色出行的一次很好的尝试。“与公共自行车比,这种模式会更加灵活,可能会成为公共自行车的一个补充。但前提是建立在形成一定规模,市民使用方便,且规范化运营的基础上。” 陈艳艳认为,“网约自行车”要发挥作用首先要形成一定的规模。如果量非常少的话,市民体验不好,也就不会再使用。其次,需要规范运营,车辆不能随意停放或给整个交通体系带来负面影响。最理想的状态是:与公共自行车共同发展,让市民整体上骑行自行车更方便。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相比于数万辆的公共自行车,“网约自行车”从数量上来说,并不具备优势。同时,“网约自行车”每半小时收费1元,但公共自行车第一个小时免费,此后每小时1元,相比之下,“网约自行车”价格上也不占优势。此外,从运营模式上看,尽管“网约自行车”还车点的设置更加灵活,但因为数量上的制约,目前仅能在五环内骑行,在五环外还车会被高额扣费。这就将通州、昌平等自行车用车大区给排除了。因此,“网约自行车”能否发展起来,这些问题值得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