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8日,第十七届三夫国际铁人三项赛在北京平谷金海湖风景区举行。正当比赛顺利进行时,一场悲剧突然发生了。一位1978年出生参加体验赛的女士在终点前50米处突然晕倒,救护车随后立即赶到,被送往医院后经抢救无效身亡。 比赛当日气温较高,身亡选手具体是因为中暑还是心脏问题惨遭意外还不得而知,但这场悲剧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见的。 2014年到2015年,国内马拉松赛场上两年内就有7例猝死事件;去年安贞医院报告了清华大学一高才生打篮球突然昏迷,后因心肌梗死导致多脏器衰竭而不治身亡的病例;2016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场铁三比赛中,一名业余爱好者在终点前猝死…… 自行车公路赛事迷应该都很了解,在职业赛事史上嗑药最疯狂的时期,车手会猝死在赛场上。 然而近两三年,马拉松、铁人三项等耐力运动越来越火热,参与人群呈井喷状增长。但很多新进入的选手在参赛前没有进行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科学训练,又在比赛过程中过分地挑战自己的极限,给自己的生命带来潜在危险。运动性猝死不是职业或专业运动员的专利,也不是年长选手的专利。 我们必须强调的是,运动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参加比赛一定要对自己和家人负责! 运动性猝死在跑步项目中的发生频率最高 运动性猝死是一种运动性病症,是指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立即出现了相关症状,最终发生非创伤性死亡。运动性猝死多因心肺功能问题造成。 心源性猝死是运动性猝死的主要表现形式,如心肌炎、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心肌肥厚等。如上文所述打篮球的大学生被送往医院后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冠状动脉开口畸形,最终导致心脏前壁大面积心肌梗死。 有统计显示,每年我国猝死病人大约50多万,近80%发生在家中,20%发生在路上或公共场所。其中青少年约占30%,男性多发,约为女性的4倍(注意这里不是仅统计运动性猝死)。 我国运动性猝死涉及运动项目很广,几乎各个领域都有沾边,曾经有一组调查数据,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跑步(33.98%)、足球(10.68%)、篮球(8.74%)。 可见,运动性猝死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运动性猝死并非简单“运动过量” 一个热爱运动、体能充沛的年轻人,为什么会命丧运动?常说运动是良医,运动是良药。不假,人在运动时会有一种“亢奋”感,这是因为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加强,运动激素不断上升后刺激心跳增快的结果。与此同时,房室传导的改变使得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舒张期缩短,血流流入冠状动脉的时间也变短。该生理过程对健康人而言,即使是高强度也只会引起良性心律失常(如早搏),及时休息就能复原。 可见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并非简单的运动过量,造成严重后果的常见原因实则是各种心脏疾患(这也是“心源性猝死”在猝死中占比高的主要原因)。 可是谁能担保经常运动的人、有着良好体质的运动员就没有这些病呢? 有些人看上去特别健壮,实际情况是某些心脏疾病早已存在,只不过风平浪静时不显山露水,只在运动后心脏负荷增加到一定程度,病变部位才有可能出现问题,当心脏无法承受时就会出现严重的心脏病事件。从事体育的人都知道,在对出现心脏症状或体征的运动员评估时,判断潜在心脏病的有无意义重大! 早发现早预防潜在的心脏病 对年轻人来说,潜在的心脏病大都是“心脏结构性问题”,如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以及主动脉破裂、主动脉瓣狭窄和冠心病等。 如果在心脏听诊时可闻及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就要着重考虑肥厚型心肌病,可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 还有一些人在发生猝死前表现出晕厥或心绞痛等症状,则患有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可能较大。目前冠状动脉畸形可以通过手术矫正,因此在出现临床可疑症状时应尽早进行超声、造影等临床检查。 心肌炎患者在心肌炎的急性期和康复期皆可发生猝死,因此一旦确诊心肌炎,至少要康复6个月方能开始运动。 冠心病在年轻运动员猝死中的比例不算高,却是绝大多数35岁以上运动员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选对适合自己的运动 “较真”的人会通过健康筛查和问卷调查精打细算。如专业运动员在冬训开始前都会参加体检,有专门的心肺功能测试。当然,普通人在运动前即使不做健康筛查,也至少要有这样的意识。 先确定自己是否适合运动。既往有心脏病史、晕厥病史,以及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家族史的人不要长时间剧烈运动;如果运动中出现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异常疲劳等情况(可能就是先兆),必须马上停止训练并及时就诊。 科学选择运动时间。人在寒冷时血管收缩,会增加心脏负担,容易出现心脏问题。所以,冬季理想的锻炼时间为下午三四点钟。要避免阴霾、空气质量不好时外出运动。另外,心脏病患者游泳时要选择温差不是很大的游泳馆,千万别冬泳。 要科学运动。运动前充分热身,适应激烈竞争环境,运动中适量补充水分;运动中不宜盲目坚持,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如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大汗淋漓、晕厥、胸痛、胸闷、胸部压迫感、眩晕、眼前发黑、头痛等,应及早终止运动。 运动时要抱着娱乐的态度、合理安排时间和强度,不要随意跟别人比赛竞争、逞一时之强。 如何预防运动性猝死 定期体检非常重要,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对于运动员来说,在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前更是如此,同时要加强运动现场的医务监督。对运动员的体检要更加严格,包括心脏负荷试验、超声心动图检查、负荷心肌核素灌注显像、脑血管造影等。 运动时要控制好靶心率 非运动员运动时的靶心率应控制在最高心率=(170-年龄)×85%最佳,而心血管病患者的运动靶心率则应在无氧阈值心率以下。运动中有任何不适应当及时去医院就诊。 保持适当运动量 切莫忽视健身的本质是为了强身健体,从健身角度而言,运动量不适宜过大。自身状态不好或极度疲劳时不适合做激烈运动。 最好不要在日晒强烈的白天出门锻炼 因为清晨是交感神经兴奋高发的时间段,因此也不适宜锻炼。建议此季尽量在傍晚出门活动,防止日晒中暑或发生运动意外。运动时宜身穿宽松、吸汗的衣物,随身带一瓶水,防止脱水。 做好以上这些注意事项,就能较大程度地避免运动时发生心血管意外。祝愿每一位参加健身的人都能享受到健身的安全和身心的愉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