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7名老外从土耳其骑行来到北京 用自行车丈量丝绸之路

2016-2-27 11:46| 查看: 4851| |来自: 青年参考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7名老外从土耳其骑行来到北京 用自行车丈量丝绸之路

7名老外从土耳其骑行来到北京 用自行车丈量丝绸之路

  今年3月到8月,7名年轻人骑行1.25万公里,从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出发,沿着丝绸之路来到北京。这个在荷兰大学生中很有名气的“学习之路”(the Study Road)项目的第三次“长征”圆满结束。

  当丝绸之路成为“学习之路”

  从伊斯坦布尔到北京,距离1.25万公里,坐飞机只需9小时,然而7位来自荷兰的年轻人用了5个半月的时间,和自己心爱的自行车一同丈量了这条文化之路上的每一寸土地。

  这个内核是“领导力与个人发展项目”的骑行计划有个更好记也更好听的名字:“学习之路”。

  25岁的法比恩是团队中唯一一个非荷兰国籍的成员,这位德国姑娘在荷兰读大学,主修欧洲史和国际关系。从2011年这个项目诞生,她就一直关注着它的发展。“学习之路”的概念让她着迷,而且项目的设计将她的多种爱好结合到了一起。有机会到不同的国家,体验不同的文化、社会、建筑和自然风光。

  “我对舒适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反而十分享受纯粹和紧张。”法比恩表示,她是一个热爱户外运动和喜欢发现新鲜事物的人。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被她当做人生目标。“在我读硕士前,我想要做一些工作后再也不会去做的事,这就是我加入这个项目的初衷。”

  与她相似,其余几位成员多为大学刚刚毕业、希望利用研究生入学之前的空档看一看世界的年轻人。他们在途径的大学听课,或者与当地的大学生交流。“学习之路”的组织者将这称为难得的“知行合一”的实践。

  今年是“学习之路”项目的第三次旅程。他们的行程是“倒着走的丝绸之路,所以不是从丝绸而来,而是向丝绸进发”,3月1日从伊斯坦布尔出发,途径伊朗、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进入中国,抵达最终目的地——北京。

   从一个人到一支队伍

  长达5个月的旅行,一应琐事都由团队的成员自己处理和解决。“是组织和筹划工作让我们变成了一个团队,然后共同克服了很多实际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4岁的朱利安说,“我们有很多非常具体的事情要处理,比如睡在哪里。”他告诉《青年参考》记者,他是唯一一个没有从伊斯坦布尔和同伴们一起出发的人,因为当时他还在忙着期末考试。

  和两三个人的小群体不同,7个人的团队想要步调一致并不容易。“总是会有些状况冒出来。”26岁的莎拉说。团队的7名成员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此前素不相识。在出发前,他们接受了短期培训,前半段以个人为单位,每个人在旅途中发现自己的长处短处;后一段时间与整个团队在一起,他们开始学习如何处理成员之间的矛盾,如何爱别人。

  他们表示,容忍和包容是此行最大的收获之一。5个月的旅途中,有时候会因为天气、情绪、健康、饥饿等原因和团队的其他成员生气,但是大家仍要24小时相见,因此必须学会处理这样的矛盾。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是我从团队的其他人身上学到了很多。”22岁的奥利弗说,他是团队中年龄最小的成员。

  在路上的日子有旁人无法想象的美丽,也有旁人不愿承受的辛苦。虽然行程会根据天气和状态微调,多数时候,他们早晨八九点钟出发,幸运的时候下午5点左右抵达目的地,不过更多的时候要七八点钟才能到达。每天的骑行时间将近12小时。骑车时间最长的一天是在中国境内,为了在当天抵达兰州,他们驮着行李骑了200公里。在其他国家,都有车载着他们的行李跟着他们,但是进入中国国境后,他们没有了后援团,只能自己驮着行李前行。

  法比恩说,在整个旅程中,身体的极限并不是最大的挑战,因为大家都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在骑行,“每个身体状况不错的人应该都能完成。”她认为,精神上的负担则是更大的挑战,这种负担可能来自与其他团员的互动、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对自我发展的评价。而且精神和情绪对身体状况有着很强的影响。

   文化冲击强烈的地方印象最深

  说起遇到的具体困难,莎拉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伊朗,因为女生必须戴头巾,而且很多荷兰女生习惯的事情,在伊朗都受到社会文化的约束,比如穿背心和短裤。“在伊朗,我们必须穿长衣长裤,把自己包起来,这样的装束骑车很不容易。” 24岁的朱迪思补充道,“这是第一个文化冲击。”

  谈到文化冲击,几个人异口同声地提到了中国。进入中国境内后,语言成了他们非常大的障碍和困扰。“在土耳其,我们学了几句土耳其语,也可以说英语,到了哈萨克斯坦,可以用俄语。”团队的成员争先恐后地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即使我们事先不会,这些地方的语言也要容易学得多,你看到这个单词,会觉得很亲切,因为都是拉丁字母。但是在中国,汉字我们完全看不懂。”

  “更令人沮丧的是,好不容易学了几句中文,当然我们说的时候会有口音,但是我们已经尽力了说得最好了,当地人还是会愣愣地看着我们,似乎完全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

  当记者建议他们说两句中文试试看时,几人无奈地表示已经彻底放弃中文了,引来哄堂大笑。朱利安则在演示之前先向记者铺垫了要说的这句中文的背景——团队中有4个素食主义者。几次尝试之后,记者终于明白了他想说的是“我不吃肉”。

  他们忍不住向记者“吐槽”中文带给他们的“绝望感”。每次进入餐馆,他们就要变换不同的语调,一遍遍尝试“我不吃肉”,“我吃素”,希望服务员能够明白,但是对方往往一头雾水,就是听不懂。

  他们告诉《青年参考》,北京的居民似乎更容易明白他们的“洋泾浜”中文,但是他们一路从偏远乡村走来,很多地方的居民是第一次看到来旅行的白种人,每当问价时,他们会不错眼珠地看着几位外国朋友,忘记了回答。这些外国友人不忘告诉《青年参考》,“很多二十多岁的中国人能说英语,所以我们的语言障碍主要发生在遇到中老年人的时候。”

   一边行走 一边学习

  “学习之路”的网站介绍,组织者设计这条线路的初衷是让分享知识变得有趣,骑行只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工具。“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然后提出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我们相信,了解世界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文化、教育、情感和社会视角,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历史将这一切有机地连接起来。”

  当记者询问谁是这个小团队的领袖时,却惊讶地得到了“谁都不是”的答案。他们告诉记者,这个小团队完全用一人一票的传统民主制方式运作。

  在伊朗的时候,他们因为要决定多休息一天还是即日启程而开会讨论,每人有两分钟的发言时间。

  “你知道,民主制就是伴随着好多讨论。”法比恩忍不住边讲边笑,“这时候,我们所在茶室的服务生忍不住了冲过来,对我们说,‘你们应该选出一个领袖,他来决定你们要做什么,剩下的人服从就可以了’。我能看出来,他是真的对我们这样的全体讨论感到不解。”当然,最后的结果是,这位伊朗好心人被请走了,讨论继续。

  朱迪思告诉记者,她的家人得知她要加入这次旅途时,担心沿路的一些国家并不安全,觉得他们不是太勇敢,而是太天真了。但她的朋友听说后,都觉得这是一件特别酷的事。

  事实上,他们沿路并没有遇到危险。“进入中国境内后,道路很好,也没有危险的动物,最大的麻烦可能是蚊子,还有路上行为难以预测的车辆和交通。”朱利安透露,在旅行的前半程,他从来没有经历过爆胎,但是在中国公路上骑行后,他的车胎至少爆了20次。

  重走丝绸之路会连续多天穿越沙漠,这就意味着他们四五天不能洗澡。几个年轻人在旅行的过程中,对卫生要求的底线也在不断降低。“在家里我每天都要换衣服,但上路之后,我的想法很快变成了‘这件衣服我还可以再穿一天’。”朱迪思告诉记者。自己在出发时带了很多衣服,以至于到达西安后,不得不通过邮局把一批衣服寄走。“这也是这一次学到的,你根本不需要那么多衣服。”

  至于这次旅行的花销,约为每人4万人民币。几位年轻人都表示,这样的支出对5个月半的行程来说已经非常节省了。“和我一次度假的花销差不多。”“很可能因为我们从早到晚都在骑车,没时间购物、乱花钱。”“这笔钱包括签证、住宿、食品,还有机票钱,其实真的不多。”更关键的是,这次旅行让他们真正地认识了这些国家,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朱迪思告诉记者:“之前我以为几个‘斯坦’没有多少历史,然而,它们的历史和古老的丝绸之路一样长,一样迷人。我们从乌鲁木齐到西安再到北京,看到的是不同的人、食物和风景。中国这么多元化,我们都没有想到。”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7名老外从土耳其骑行来到北京 用自行车丈量丝绸之路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142005-1.html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