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县直辖区域内山川多而秀美,说到其中最出名的,还要数以下四大名山: 一、仙女山 仙女山,古名武龙山,唐初建县即得名,它位于武隆县西北,屹立于乌江北岸。仙女山常年云遮雾障,茫茫苍苍,人迹罕生,属武陵山系,与白马山隔江相望,主峰磨朝湾海拔2035米,为全县最高峰,可远视巫山神女峰,此山有仙女石一座,故名仙女山。仙女山石洞深邃,峰奇石怪,还有大片原始森林。民间相传有仙女下凡,与牛郎相守一生,成为人们追忆的美丽神话。 仙女山跨越双河、木根、羊角、土坎、清水、白马、巷口、白果、核桃、火炉、土地、接龙等乡镇,方圆约四百平方公里。境内千岩万壑,雄奇险峻,流云瀑布,峰峦重叠,三朝圣水(火炉徐家村)犹为神奇。除主峰外有磨子坝的九芭树(双河乡磨子村)、龙桥山、白岩塘、狮子岩、猫鼻梁、和尚岩、大坨石门坎、麦子槽、天蒜坨、风吹岭、小尖峰等,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和尚岩一峦挺拔兀立,恰似和尚恭立其间。仙女山云遮雾盖,形态朦胧,春晨秋晚,仪态万端。 仙女山是成片的高原式的平坝,狭长平坦的坝子动辄十数里,宜于耕种,出产玉米、洋芋、荞子等作物。山坝里箐竹丛生,山坝峰峦上森林茂密,绿草遍地,可供放牧牲蓄,北羊南移已定居于此,形成了美妙的森林公园。仙女山上有国营仙女山林场,西与涪陵大木林场,北与丰都三扶林场鼎足相望。境内现有森林面积332955亩,其中国营林场81585亩。这里宜林荒山较多,不少为灌木林。生漆是林区主要经济林木。林下草丛遍生,药材繁茂,草药品种繁多,主要有黄连、杜仲、厚扑、天麻、独活、党参等。林木深处,栖息着虎、豹、野猪等兽类。东南坡清泉密布,是老盘沟、清水溪、糯米溪的发源地,现修有向阳水库、红阳水库、鼎罐滩和桥子溪四座水库,共蓄水810万立方米,灌溉田面积21800亩,修有水电站13座,装机容量共13502千瓦。 1930年旧历三月初六,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省第二路红军由涪陵罗云坝来到仙女山组织农民开展“打富济贫,打款灭税”的斗争,是涪陵地区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这里是一个旅游开发的好地方,现在,已经建成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 二、白马山 白马山属于大娄山系,雄居乌江南岸,紧靠武隆县城。屹立于县境中南,山上有跑马坪、天池峰,跑马坪状如奔马,呈素色,白马山由此得名。其间森林繁茂,灌木丛生,野兽出没,品种繁多。 白马群山中有座山峰名叫万家营,万家营以十八之字拐闻名远近,“一里垂千折,一山近万盘。”俚称上十八、下十八、不上不下又十八(公里)。曲折盘旋,情趣幽美,个中滋味无穷,令人流连忘返。 白马山连绵逶迤,地跨蒲板、车盘、白马、赵家、龙洞、黄莺、羊角、碑垭、土坎等乡镇,方圆约450平方公里,最高峰为黄柏樘,海拔1951米。境内有重岩、铜鼓岩、豹岩、老熊岩、道师岩、白岩、倒挂龙等,地势险恶,形成天然屏障,历来是军事要冲。一九四九年,国民党宋希濂部主力曾妄图在此据险顽抗,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溃,大军直抵重庆,捣毁蒋家王朝陪都,史称这次战斗为“白马山截击战”。 白马山中多风物,秀丽迷人。地处车盘乡的城门洞,巍巍壁立,宛如城门。其洞左侧,有幽泉涌出,泉水汩汩滔滔,水粗过黄桶,四时不涸,流灌碑垭良田2700多亩。1980年,在此修建电站,有电机两台,发电量320千瓦。城门洞右上方是高约两百米的岩头,上有一尊石人巨像,高约25米,如似仙女下凡人间,飞动着衣裙,长达30余米,蔚为壮观,刹是迷人。白马山南部有沙河分水岭,是川黔两省的分界线。古时常因边界纠纷而发生械斗,光绪年间,贵州遵义府正安州知州郎承模(四川丰都人)以睦邻为重,竖立“黔蜀门屏”界碑,以此解决了边界争端,迄今碑刻完好无损,被列为县级保护古迹。碑北还有古场镇遗址和乾隆年间修造的“万寿桥”。白马山中赵家乡于1977年修筑的“三虎关”水库,水库河谷形似三只猛虎蹬立而得名,水库蓄水1075万立方米,可灌农田35000亩。建成之后,利用渠道落差,又建立了4座电站,装机2500千瓦。水库湖光山色,美景如画,为旅游避暑之佳地。“向色碧流久,曙光重叠深”,游人置身画中,令人飘然欲醉。库内置有游艇,常有游客泛舟其中。水库上方约二公里的悬崖上,有天公巧凿的石蹬,层层叠叠,峭形寒衣,形成拔地高耸的明岩。传说为鲁班挥斧斫成,故名叫鲁班岩。豹咀附近有“袁家飞瀑”,“半空飞下水,势气响如雷。”每当山洪爆发,从悬崖中涌出大股山泉,直泻三十余丈,声震遐迩。在袁家飞瀑的下面,是层层梯田,周围是一村落,绿柳拂门,翠竹映窗,仿佛世外桃园。在豹咀一线,溶洞星落密布,洞坑比比相连,洞中多奇鱼怪石,现已建成蓄水十万方的“地下水库”。豹咀山大林深,相传常有豹子出没。民国二十五年(1936)修筑川湘公路,涪陵县长王璋路经豹咀督察,因此山险峻,在此书刻“豹岩”二字于悬岩上,从此,豹咀就演变成“豹岩”了,闻名全国。 “万树结一绿,苍然成此山”,白马山是典型的中亚热带原始森林植被区,青树翠蔓,郁郁苍苍,珍禽异兽,种类繁多,以松、杉、柏为主的森林面积达十七万亩,内有各种植物千余种,其中珍稀树种有银杉、惠花杉、银杏树、七叶树等;常见野兽30余种,禽鸟130多种,珍贵禽兽有小熊猫、华南虎、黑叶猴、红腹角稚、隼鸡和两栖珍稀动物大鲵(又名娃娃鱼),素有川东南生物宝库之称。白马山北部还蕴藏着丰富的煤、硫铁矿、石灰石等。 三、弹子山 弹子山位于武隆县西部,系大娄山支脉,由南川县乐村入境。横亘白云、和顺、兴顺、平桥、鸭江、长坝、白马等乡镇,面积约270平方公里。弹子山上有著名的弹子口,此处“多大风,起则石之如卵者,亦飞而扑人”。相传张果老路过此地时,看见白云山下的凤凰要展翅起飞去害人,他就拾起弹子给凤凰掷去打中了凤凰,它就飞不动了。至今留下了张果老“拾起弹子打凤凰,石落三圣塘”的传说,现在弹子石仍然还在田里。弹子山东北为河谷,深邃幽寒,悬岩陡峭,令人毛骨悚然。山顶喜生箐竹、蕨苔等,为野猪、猴群栖息之所,故名冷竹箐。主峰寺院坪,海拔1622米,古代建有庙宇——寺院坪,现有其名无其实。但传说很多,闻名国内外,每年6月19日远近善男信女汇集在这里进香,成千上万,热闹非常。弹子山境内煤炭资源丰富,有供炼钢铁的油煤、丰油煤;有供民用煮饭、取暖的烧煤(瘦煤)。解放前后,从桐麻湾、李家山至锅圈岩一带煤厂不下十个,从岩上架设索道,放跑下河,进行外运。五十年代末,涪陵地区在沙子沱建立了国营煤矿(涪陵地区沙子沱煤矿现武隆县沙子坨煤矿)和石拱坝硫铁矿,各村社先后建有大小煤矿20余个,现年产煤30万吨左右。涪白公路通车后,煤矿借此加修支线,沟通矿井,运输十分方便,双白公路建成后,更是煤矿出运的方便之路。 历史上,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率队途经弹子山,到羊角等地。 四、桐梓山 桐梓山位于武隆县东北部,又名桐子山,因境内盛产桐油而得名。山上的南天门与仙女山紧相连,为武陵山脉的又一支脉。桐梓山地跨桐梓、土地、接龙、后坪、沧沟等乡,面积约363平方公里,最高峰峦宝山,海拔1929.2米。 桐梓山多悬岩绝壁,溶洞、消坑比比皆是。著名的山壁岩溶洞有“干厢洞”(亦名桃园洞)、寨祠洞、二王洞、老鹰洞、二蹬洞、小岩、花尖岩(亦名花椒岩)、黑面岩、送岩等。桃园洞坐落于桐梓镇长征村,壁立于沿沧河岸边,生在悬壁腰际,惟有壁顶一线羊肠梯道可下至洞口,洞内可容千余人,有泉水四时不枯,古时有土人入洞避难。民国年间,桐梓山大地主吴鸿哲在洞内修有房屋数间,在其间吃喝玩乐,解放初,吴鸿哲聚集土匪叛乱,盘踞该险洞顽抗,因惧怕被解放军攻破,从洞里逃出被擒获伏法。桐梓山东部高平,为后坪乡辖地,南部多沟谷、悬崖,西北为岭,群山列翠,沟壑纵横,俗称七沟八岭,常云雾蒙蒙,阴雨绵绵。峦宝山下有一巨岩,常年阴暗无光,俗称“黑面岩”,当地农民以此预测晴雨。山麓有二龙口,有二条溪流相对而出,犹如两条白带从龙口中喷出,流入各自的溶洞,其壮如二龙吞水。 1930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省第二路红军由丰都来到后坪坝,组织农民协会,成立苏维埃政府,开展“打富济贫”的革命活动。桐梓山西部的冉家沟是“桐梓山游击队”的营盘,寨祠洞是“桐梓山游击队”为二路红军开辟的伤病员医院,14名伤病员在此养伤,同时也是桐梓山游击队与国民党民团作战两个月的主要战场。 桐梓山区是我县用材林主要基地之一 ,森林面积61035亩。山中溪流河谷多自生自灭,木棕河、沿沦河发源于境内,水力资源丰富,建有小电站近十座,总装机容量近10000千瓦。1993年建成了木棕河三级电站,总装机容量12000千瓦。地下矿藏有铁、煤、钾、重晶石矿,尚待开探。境内交通便利,现已达到了乡乡通公路,每天有班车往返于桐梓、武隆。 武隆县境内除了四大名山之外,还有锣鹰山、杨柳山、野寒山、周家山、胡家山、鸡笼山、阴暗山等,峰峨岭竣,悬岩陡峭,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大小山峰就有61个。 |